寵物醫療費用大、理賠案例多,寵物險漸成飼主必備品
養過貓狗到老的人都知道寵物的醫療開銷很大,而毛孩又不像人類一樣有健保,每次看醫生的花費,就算只是門診做點小治療或拿藥,也要好幾千元。等到了中年,慢慢有些病痛出來,一年內頻繁跑個醫院幾趟,累積下來的花費說是個錢坑都不誇張。
好幾年前,保險公司就一直在推廣貓狗專用的寵物險,也不斷調整保障內容,為的就是讓飼主們,不再為了寵物的醫療開銷而苦惱,也間接讓毛孩得到較妥善的照顧。而在近兩年,少子化嚴重,越來越多民眾轉向飼養毛小孩,把其當成自己家人、心愛的寶貝。同時也注意到寵物不能沒有保險,也因此寵物險才逐漸受到重視並慢慢普及。其實,寵物的傷病真的很難避免,利用寵物保險來轉嫁這些醫療支出絕對是最簡單又好用的方法。
寵物醫療保險理賠必知3大眉角
投保寵物險重點不外乎就是為了醫療理賠,但理賠與DM和條款上的規則息息相關,有些眉角一定要弄清楚,才不會買到和自己所想有落差的保障。以下是攸關理賠規則最重要的幾件事情,挑選時務必留意。
(一)許多保單都設有「自付額」,投保前先看清相關規定
寵物保單裡常見的「自負額」是什麼?這是說在保險期間內,發生約定的相關損失時,飼主須自行負擔一部份金額,其它多出的部分才由保險公司出。舉例來說,自負額註明為10%的寵物險,假設帶寵物去門診一次共花了2000元,那麼主人須自行出200元,剩下的1800元才由保險公司支付。
自負額的設定是為了避免有心人士利用寵物來獲取理賠,不是保險公司刁難,但只要稍微尋找,市場上也有完全沒自負額的商品。簡單說,若是有自負額,可從理賠上限和保障細項吸不吸引人去評估要不要買。而若是不喜歡有自負額規定的人,建議就直接挑比例較低或是完全沒自負額的保單。
(二)攸關寵物醫療費用的理賠次數與總額限制
寵物險的保障大多為「限額內實支實付」的理賠方式,而「次數」和「額度上限」便是決定醫療保障到底有多少的兩大關鍵。例如有的廣告單上會這樣標註:
門診:
每一次理賠限額1,500元,一年最多四次
住院:
每一次理賠限額5,000元,一年最多兩次
手術:
每一次理賠限額15,000元,一年最多一次這些數字都是保險公司制定的保險金上限,實際理賠時只會少不會多。例如每次門診上限為1500的情況下,實際花了1200元,理賠也就只會賠1200元;反之,如果實際花了1800元,那理賠也不會是這數字,而是賠到單次最高上限1500元,這就是「限額內實支實付」的意思。當然我們也不一定每年都會用完醫療項目裡的總次數,但把這些額度數字相乘相加,仍可當做保障高低的參考。
(三)廣告單上提到理賠時的「每一次」等字眼是如何定義?
寵物險的DM通常都會標示出保障的重點與簡單規則,但並非每家業者都表達得夠清楚。像是出現「每一次、每次」的字眼時,究竟是指「每一次事故」亦或是「每一次就醫」?如果是每一次事故,那短期內視為同一事故的第二度就醫行為,會自動扣掉一次每年可理賠的次數嗎?
(註)「每次事故」常見條款定義:「因同一疾病或傷害,或因此引起之併發症,十四天內於登記合格之獸醫院再次診療時,其各項保險金給付合計額,視為同一保險事故。」上述說明,第一、第二點算是消費前必懂觀念,了解後我們就可自行從許多五花八門的商品裡找出適合自己的。最後一點則是大家常會有的疑問,建議在投保前先詢問清楚專業人員或窗口,才不會日後產生寵物醫療糾紛。